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歐攀回憶錄:登登登登

今次要講的,依然是一三年的故事

話說,歐洲之行總共十六日,行程上有一半的日子在法國沙木尼,另一半的日子在瑞士。撇除搭飛機火車的時間,都有大概六日的時間在沙木尼。究竟,這六日的時間會怎樣安排呢?首先,光是登白朗峰就已經佔去了四日,加上南針峰一日,再加上一日天氣日,剛剛好六日。那甚麼是天氣日呢?由於高山天氣變化很大很急,所以很難有準確的天氣預報。因此我們一般都會去到當地觀察天氣,然後再調動行程。所謂的天氣日,說穿了其實就是預留一日作應變。香港人慣於來去匆匆,高山天氣又變幻莫測,要剛好於我們逗留沙木尼的六天裡遇到適合登頂的天氣其實機會不算大。老細帶隊歐攀十幾年,都只是登頂過白朗峰四次而已。登山,總是要看天做人。

好了,說了這麼多,又到問問題的時間。中文閱讀理解題:以上那段文字的主旨是甚麼呢?
A:歐攀行程安排
B:甚麼是天氣日
C:登山要看天氣
D:以上皆是
E:以上皆不是

聰明的你一定識答啦。答案是甚麼?沒所謂啦,反正現在中文考試閱讀理解的題目,答案都未必真是作者本人的意思啦。所謂求學不是求分數,攀山不是攀高度嘛。攀山不攀高度攀甚麼?當然是攀難度啦。說了這麼多,都未入正題,若果是作文考試就已經不合格了。

由於天氣不似預期的機會很大,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有很大機會是留在山下。當然,留在山下又不等於無所事事,在沙木尼這個登山聖地,有趣的活動還是很多的。

在南針峰下來的第二日,里奧小隊的四位成員去了行山。咦?剛才不是說天氣不好會留在山下嗎,為何又上山呢?因為以上所指的天氣,是指高海拔天氣,也就是三千多米以上的天氣。有時山頂上雨雪紛飛、狂風亂舞,但山下可以是風和日麗的。至於里奧小隊嘛,其實都只是訓練時的簡單分組,在到達沙木尼後都沒有怎樣組合過,再加上之後上白朗峰時遇到的情況(這是後話啦),所以這次可說是小隊在一三年整個歐攀旅程中唯一的小隊活動。成員方面,首先當然是犀非利的冰雪助教里奧隊長啦。然後就有實力派的志偉、天文台大麻成、攀岩高手John和小弟。里奧隊長上了南針峰訓練未落山,所以這次活動就只有四位成員。

在沙木尼,應該說是整個阿爾卑斯山區,都有很多不同的徒步路線。路線有難有易,風景亦不一樣,任君選擇。這次小隊走的一條線,在南針峰下。還記得上一集提及過的南針峰纜車中途站Plan de l'Aiguille嗎?這個站將是此行的終點站。由海拔一千米的沙木尼市,爬升到二千三百米的纜車站,再沿路折返。

帶了部GPS去記錄行程,回來後匯入Google Earth中,原來又幾好玩又幾好睇喎:




此行的起點,就在南針峰纜車站後方,而在入口處,亦有路牌指示,上面寫著要三個半小時才能到半山的纜車站。







相比起香港一些熱門的遠足路線有人工鋪砌的路,甚至乎水泥路,歐洲的行山徑很多都沒有太多人工的修建,感覺上比較自然。當然,香港地方細,很多郊野公園都有水塘或引水道之類的設施,要修建道路或者山路方便維修和工作亦是無可厚非的。其實香港山多平地少,繁華的鬧市依傍著寧靜的郊區,一小時內就可往返兩者之間,那邊辛苦工作完,轉頭就可呼吸自然的空氣,在世界上確是獨一無二的。城市的發展,往往需要大興土木,尤其是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彈丸之地,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向郊區「開刀」。諷刺的是,那邊剛說要推動生態旅遊,然後又去郊區開墾,興建甚麼度假村、觀星園之類的「景點」。老實說,我覺得真的很似大陸景區的作風。大自然最美的就是她的「自然」,硬要自以為是的為她「粉飾」,最後只會適得其反。







噢,又說得太遠了。說回正題,今日的天氣其實不算太好,雲層比較低,加上天氣報告說有機會下雨,所以濕度都很高。由於這條路線全是爬坡,所以雖然起步時有點冷,但開始後不久就已經要脫衣服。體溫控制在登山上非常重要,不過由於怕之後的遊記沒甚麼好寫,所以就留待之後再寫吧。(其實是發現這篇寫了太多廢話)



路徑雖然沒有鋪設,但都非常清晰。沿路都是原始森林,加上潮濕的空氣,整個環境都充滿著植物的清新氣味。雖然是在爬坡中,但一點都不覺辛苦。











隨著海拔的升高,我們亦走出了森林,眼前的植被換成灌木。在歐洲登山,有件有趣的事是會體驗到林線和雪線(簡稱「林雪」,哈)。林線,就是森林所能到達的最高海拔;林線以上,高大的喬木會逐漸被矮小的灌木取代;除著海拔上升,灌木又再被草本植物取代,最後來到雪線。雪線就是永久有雪出現的最低海拔。歐洲由於緯度高,所以林線和雪線相對地比較低。如果選對路線,就可以看到這種依海拔而改變的景色了。









雖然交通有點不方便,但居住在這間屋裡應該幾寫意吧(沒記錯好像是咖啡店來的):




沿途標記不多,但每個岔口都會有路牌指示,應該不會迷路吧(當然你要記住目的地的法文或者英文名啦):


由於天氣不穩定,雲層很低,間中會看到雲從另一邊湧過來,然後眼前就變成白茫茫一片:




灌木叢被草本植物取代,但在不遠處,已經可以看到冰川遺留下來的冰磧了:


很好看的地貌(其實我真係好鍾意地理):


來到接近纜車站的地方,發現這裡是很多不同山徑的交匯處。若果要行,真是行到天荒地老都未行完。所以話,喜愛登山的人來到沙木尼,真是不會怕悶:


走了四個小時,終於到達纜車站。在起點的那塊指示牌寫著要三個半小時,印象中一行人沒有太多停留的時間,但都比「官方時間」慢。相對地,如果在香港行山,那些官方時間通常都是比實際長得多。可想而知為何那些跑山比賽,贏得多數都是老外。


騰雲駕霧的纜車:


見到有兩個人嗎?人在大自然中,只是一粒沙:


一行人來到纜車站時,身體發熱,一團團蒸氣從身上升起,有如練完九陽神功似的。不過纜車站上天寒地凍,不宜久留,稍事休息後,馬上起程落山。






回到半山那間屋,遠看以為掛著一面瑞士旗,但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原來是馬爾他騎士團團旗:


對面山頭有一間獨立屋,真是偏僻到冇人有,相信住在那裡的人一定很愛大自然:


落山時間較短,大概用了兩個多小時就下了山。落到山,逛一陣街(又逛街......),食過飯,又一日了。

P.S.:這篇的題目想了很久,又不想寫「徒步沙木尼」、「沙木尼遠足」之類悶出鳥來的標題,偏偏又忘了這條行山徑的名字。想來想去,四個人,去登高,那就不如「登登登登」吧。其實都幾無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